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创新施工技术 打造精品工程

[所属分类:新闻中心] [发布时间:2015-6-12] [发布人:管理员] [阅读次数:] [返回]

    在扬州广陵公共文化中心项目施工现场,工人李强正同另一位工友一起捆扎钢筋。一个负责扛,另一个则拿着皮尺测量钢筋的直径和钢筋之间的间距。测量完毕确认无误后,两人配合,按照10根一束标准进行捆绑。

    “别看这是个简单的体力活,真正做好不容易。按照施工技术标准,钢筋与钢筋之间的间距必须是等距,误差是按毫米计算。一般生手没两个月时间根本无法掌握捆扎技巧。所以这个活计粗中有细,不仅耗费体力,还考验耐心细心。”李强告诉记者,钢筋捆扎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地下基础工程质量是否牢靠,直接决定未来文化中心主体建筑的牢固程度和抗震性能。“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丝毫马虎不得,也是工程监理的检查重点”。

    据了解,广陵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筑面积97500平方米,分地上四层、地下三层,总投资7亿元。项目负责人王续明告诉记者,围绕主体建筑设计的螺旋式上升的“弧形步道”建筑结构是扬州广陵公共文化中心项目的一大亮点,该结构改变了以往传统建筑上下楼梯的概念,走上“弧形步道”不仅可以进入每一层空间,还能一直走到建筑楼顶的空中花园。“这样的结构对施工工艺的过程把控要求极为严格,模板的支设、钢筋的捆扎、混凝土浇筑等方面的技巧,学问大着呢。”

    顺着王续明所指的方向,笔者放眼望去,几名工人正在主体建筑地上一层周围搭建步道弧形模板。一位工人扶着定制的模板,另一位工人进行焊接。焊接好一段就拼接一段,随后立马进行混凝土浇筑,时间间隔很短,每一个工艺流程都配备了相应的技术人员现场指导。“这个步道施工强度太大,基本上一天24小时不离人,几批工人轮流施工,防止间隔时间过长影响步道工程质量。从3月份到现在,我们就没休息过一天,白天连着晚上干,确保按计划完工,不耽误下一道工序的施工。”来自安徽的工人王飞一边说,一边手眼配合熟练地进行焊接作业。

    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,打造精品工程,扬州广陵公共文化中心项目创新推广了“清水混凝土”技术,即在混凝土原料配方上加以改变,添加部分特殊材料,在建筑体浇筑成型后,拆开外模板,展现出来的颜色就是扬州园林特色的灰色外观。“别看卡车喷涌出来的混凝土和一般混凝土的颜色差别不大,浇筑方法和以往也相差无几,但等浇筑成功,拆了外立面模板,出来的效果就是类似扬州园林古色古香的味道。这项技术创新,可是我们的独家专利,过往的大型建筑体施工中很少看到。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原料配比也是几经改变,先做试验,出来的效果过关了,再大面积施工。”王续明介绍。